在位于廣東應急管理大廈3樓的省應急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西江、北江以及省內重點水利工程的現場影像和水文數據,。隨著各河流水位回落,,全省防汛應急響應等級逐級調低,指揮中心一眾值守人員懸著的心才慢慢放下,。
廣東經受住了這輪超強“龍舟水”的考驗,。今年,我省“龍舟水”更比常年偏多六成,。6月13日至21日,,全省出現持續(xù)性暴雨到大暴雨。韶關,、清遠等地洪澇災害嚴重,,多地發(fā)生地質災害險情災情,。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省上下“一盤棋”響應,,各地各部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國家防總工作組和省委,、省政府的科學調度與周密部署下,全省各地高度重視,、緊急應對,、全力以赴,經過近半個月的鏖戰(zhàn),,終于打贏這場超強“龍舟水”防御戰(zhàn),。
及時響應,快速聯動
責任鏈條環(huán)環(huán)緊扣直達基層
面對這輪超強“龍舟水”,,全省上下高度重視,,嚴陣以待。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汛情進行分析研判和工作部署,強調要把“龍舟水”防御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實抓細,,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江河安瀾。
汛情就是命令,,預警就是指令槍,。6月13日,廣東啟動防汛IV級響應,。隨后在14日,、17日,省防總果斷連續(xù)兩次提升響應等級,。
西江,、韓江、北江相繼發(fā)生編號洪水,。眼見災情萌芽,,全省上下迅速進入“備戰(zhàn)”狀態(tài),嚴陣以待,。
到21日,,全省防汛響應等級已被提升至最高的I級。近幾年來,這一響應等級還是首次生效,,足可見此次汛情來勢洶洶,。
災情險情最嚴峻的時候,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深入韶關,、清遠等地一線,檢查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實地查看各地受災情況,,并多次強調,要努力把因災損失降到最低,,全力以赴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預判重大雨情、水情到哪里,,指揮調度就到哪里,檢查督促落實就到哪里,。
在廣東,,由省長擔任防汛行政責任人、常務副省長擔任省防總總指揮,,由縣領導聯系鎮(zhèn),、鎮(zhèn)領導聯系村、村干部聯系戶,,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三防責任鏈條直達基層,。
災情、險情一步步升級,,全省各地防災應對舉措隨即聯動生效,,責任層層落實落細。
13日,,韶關翁源龍仙鎮(zhèn)中壩村有群眾被困,。武警廣東總隊韶關支隊官兵聞訊立即趕赴一線,一天之內成功轉移被困群眾260余人,。
16日,,河源龍川縣政府發(fā)布人員緊急轉移動員令。當天,,僅細坳鎮(zhèn)一地就有近萬人完成了轉移安置,,有效避免人員傷亡事故的發(fā)生。
轉移救援迅速進行,,“一個也不能少”,;精準調度樂昌峽、飛來峽等重要水利樞紐,及時啟用潖江蓄滯洪區(qū)……一項項部署行動有條不紊開展,。
凝聚合力,,沖鋒在前
黨員干部筑起“紅色堤壩”
全省89條河流發(fā)生超警洪水,北江干流,、連江等均出現超強洪峰流量,。短短十余日,最強“龍舟水”迅速演變成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遭遇的最大一場洪水,。
15市58縣627個鄉(xiāng)鎮(zhèn),超過160萬人受災,!險情就是命令,,搶險刻不容緩。全省上下各方力量迅速集結,,擰成了“一股繩”,。
防汛搶險救災一線,靠什么凝聚合力,?
放眼全省各地,,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黨旗飄揚,,哪里就有黨員主動請纓,,沖鋒在前。
在偏遠山區(qū)的地災隱患整治現場,,地質隊伍的黨員干部發(fā)揮專業(yè)力量,,連夜施工只為讓群眾能夠睡個安穩(wěn)覺。
“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是一場考試,,考的是責任和擔當,。”在韶關仁化連夜完成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整治工程后,,省核工業(yè)地質調查院技術人員張來功說:“身為黨員義不容辭,。”
洪水包圍中,,武警,、公安、消防等救援隊伍的黨員干部不懼洶涌洪水,,把受災群眾扛在肩上,、抱在懷里。
“作為一名有著11年黨齡的黨員,,面對困難我不能后退,,一定要完成使命,。”從洪水中連救30余人,,韶關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許謨通說,,只要群眾安全,再辛苦再累都值了,。
河源龍川發(fā)布緊急轉移動員令的當天,,廣東省交通集團所屬河源粵運公司的黨員、團員青年組成了一支防汛搶險救災先鋒隊,,迅速調配了57臺客運車,,在6月16日下午到17日凌晨,協(xié)助當地轉移受災群眾2000余人,。
在清遠英德東華鎮(zhèn),,當地建立了由“黨員—組織—黨委”組成的防汛減災應急系統(tǒng),由熟悉村情的黨員收集所在村小組的受災情況,,行政村級黨組織進行收集,、分析、上報,,鎮(zhèn)黨委再按不同受災程度調度救援隊伍,、派出黨員突擊隊,協(xié)助群眾轉移避險,。
抗洪一線,在災情最兇險的地方,,一座座無形的“紅色堤壩”以最堅固的姿態(tài),,與洶涌洪水對抗,為受災區(qū)域人民群眾帶來更踏實的“安全感”,。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多方合力挽回受災群眾損失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越來越多的力量加入救援工作中,。
“廣東藍天救援隊10人四車兩艇到達英德浛洸鎮(zhèn)!”“廣州角度應急一車3人一艇一槳板,,預計凌晨00:30到達英德市政府,。”6月22日凌晨,,在一個名為“粵北抗洪社會組織協(xié)作”的微信群里,,來自廣州、佛山,、深圳,、珠海等地的十余支社會應急救援專業(yè)隊伍陸續(xù)報到,,又連夜趕往清遠英德各鎮(zhèn)加入緊急救援。
在清遠連江口鎮(zhèn)三井村,,來自江蘇無錫的兩棲輕型自行門橋裝備在江中架起可移動的“橋梁”,,發(fā)揮了在深水中運輸物資設備、保障救援的關鍵作用,。
十指連心,,握指成拳。面對洶涌洪水的包圍,,災區(qū)人民群眾也紛紛開展了互助與自救,。
“人人動手,齊心協(xié)力,?!薄半m然我年紀小,但我也有責任保護農作物,?!痹谇暹h源潭鎮(zhèn)連塘圍,村民老少700多人齊上陣,,他們自發(fā)上堤裝沙袋,、扛沙包,共同筑牢了守護家園的防汛堤,。
患難與共,,眾志成城。令人欣慰的是,,在這輪強降雨中,,全省沒有出現水庫潰壩、堤壩決口,,沒有出現群死群傷事件,,沒有出現對重要設施、重點區(qū)域的嚴重影響,。
此前,,省財政緊急下達2022年應急救災資金1.3億元,幫助受災地區(qū)做好救助工作,,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靠天吃飯”的農業(yè)在極端天氣中往往會遭受重創(chuàng)。為此,,省農業(yè)農村廳聯合中國銀保監(jiān)會廣東監(jiān)管局,,加快推進強降水農業(yè)保險理賠工作,各保險公司正增派人手,,為受災農戶開辟“綠色理賠通道”,。
省應急管理廳也發(fā)函倡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救災救助工作,,盡可能為受災地區(qū)群眾提供幫助。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紅十字醫(yī)療救援隊前往清遠英德市浛洸鎮(zhèn)開展送醫(yī)送藥,、入戶消殺,、醫(yī)療救助工作。
在救援結束后,,廣東省防災減災協(xié)會屬下的11支隊伍就地轉入災后重建恢復工作,,還增派由心理專家組成的心理援助調研組深入受災的地區(qū)開展心理疏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