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日內瓦時間11月12日17時43分(北京時間11月13日零時43分),隨著大會主持人手起槌落,,《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正式通過關于“國際紅樹林中心”決議草案,。這意味著,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落地深圳,。
決議草案提出,,歡迎中國和其他有意愿的國家共同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提案,將保護,、修復,、合理利用紅樹林和濱海藍碳生態(tài)系統(tǒng)作為其工作重點。決議鼓勵所有感興趣的締約方,、NGO,、社會組織,以開放,、包容,、透明的方式自愿參與中心的建立和運作,鼓勵中心與全球其他紅樹林機制緊密合作,、互相支持,。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11月5日至13日在中國湖北武漢主會場和瑞士日內瓦分會場同步舉辦。會上,,中國提出,,將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保護4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支持舉辦全球濱海論壇會議。
11月8日,,深圳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提出要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國際紅樹林中心”籌建工作,全面加強生態(tài)保護治理國際交流合作,,打造好這張新的城市“生態(tài)名片”,。
國際《濕地公約》科技委員會主席、深圳紅樹林基金會理事長雷光春表示,,本屆大會上,,中國政府提出要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這對全球的紅樹林保護修復,、科學研究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展現(xiàn)了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中的大國擔當。
英國野生鳥類和濕地基金會國際事務經理克萊斯特·羅斯特倫表示:“我們支持中國在這次大會上提出的推動在中國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因為紅樹林對儲存碳和減少碳排放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深圳紅樹林基金會發(fā)起人,、榮譽理事長孫莉莉表示,,基金會將建立紅樹林保護專項基金,整合社會力量,,全力支持國際紅樹林中心的落地,為全球紅樹林保護和治理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