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省扶貧辦聯(lián)合開展2020年“攜手奔小康 共筑中國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共有6000多支隊伍、近9萬名師生參加,。
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今年的社會實踐以線上為主、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線下活動主要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qū)開展,。
直播帶動農特產品銷售
“一日一更”“線上打卡”……華南師范大學各學院的實踐隊伍各施所長,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社會實踐活動,。
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聲入祥云”云實踐服務隊借助多媒體平臺協(xié)同開拓“微黨課,、微廣播、微直播”的“云宣講”新思路,,“三微一體”聚焦脫貧攻堅,、黨史黨建和全民抗疫等重大事件。實踐隊以一日一更的形式豐富宣講內容,,截至7月24日,,隊伍已推出22期微廣播,收聽觀眾超過4000人次,;推出4節(jié)微黨課,,累計收看近1400人次。
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線上宣講和教育成為今年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方式,。“本次社會實踐的開展方式比以前更加靈活,。我們會全力開展醫(yī)學知識的科普活動,,讓民眾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醫(yī)學知識,幫助民眾追求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廣東醫(yī)科大學大同志愿服務隊隊長曾楚瑜說,。該服務隊采用云課堂的方式,,以“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為主題進行急救知識,、新冠知識等醫(yī)學知識的科普,,提升民眾對疫情的認識。
直播帶貨,,為鄉(xiāng)代言,,實現(xiàn)“云致富”,,也成為今年社會實踐活動的關鍵詞。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生順應當下火熱的直播帶貨潮流,,協(xié)助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zhèn)月樂堂村開展特產直播帶貨活動,,宣傳和銷售當地好吃、實惠的特色農產品,,帶動當地群眾增收創(chuàng)收,。在前期宣傳和策劃基礎之上,直播高峰時期有逾1500人進入直播間,,下單逾105單,。
為貧困孩子提供一對一輔導
為更好地保障師生安全,從今年3月開始,,省教育廳聯(lián)合省扶貧辦,,圍繞支醫(yī)、支教,、脫貧攻堅等當地所需,,省市縣多級聯(lián)動收集粵東粵西粵北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幫扶需求,精準到戶,、對接到村,、落實到人,加強安全管理和服務保障,,摸準當地所需,;精準組團幫扶,分類指定牽頭高校,,按幫扶所需專業(yè)精準安排參與高校,,建立組團聯(lián)動機制。同時要求各校嚴格把關,,制定完善的安全方案和應急預案,。
知識和溫暖是社會實踐活動所傳遞的核心內容之一。大學生團隊開展面向留守兒童和貧困家庭兒童的支教,,包括課業(yè)輔導,、素質拓展、親情陪伴等活動,,向其傳播知識,、傳遞溫暖。
嶺南師范學院主動對接湛江888名貧困學生和信宜273名,、茂南25名貧困學生,,1000多名大學生經過兩期崗前培訓后,為貧困孩子提供一對一,、多對一的學業(yè)輔導,,以及通過電話交流的方式進行結對幫扶。除此之外,,還為貧困村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和校園環(huán)境美化等項目,,助力教育脫貧。
目前,,嶺南師范學院242支社會實踐隊正在陸續(xù)開啟實踐活動,,學校鼓勵實踐隊員積極響應國家“返家鄉(xiāng)”號召,在偉大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除了服務當地,,社會實踐活動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將紅色文化教育、傳統(tǒng)文化教育貫穿其中,。
廣東金融學院團隊選取揭陽學宮,、普寧紅宮、流沙會議舊址,、興道書院4個紅色革命基地,,開展研學考察。隊員們重溫了紅色文化村的紅色歷史記憶,,了解在揭陽地區(qū)發(fā)生的革命事跡,,切身感受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辛、堅定,。以廣東鄉(xiāng)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引子,,廣東金融學院團隊還前往揭陽仙美小學進行文化宣傳線下活動,給小學生講授廣東美食文化,、茶文化,、藝術文化的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