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萬綠湖水面的明代青釉碗,。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萬綠湖水位線的逐日下降,,粵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河源站)隊員先后接連數(shù)日在該市東源縣新回龍鎮(zhèn)犁洞嶂“大水坑”(地名),、東源縣新回龍鎮(zhèn)東星村、東源縣新港鎮(zhèn)楊梅村等地的萬綠湖畔進行應急性野外考古調查時,意外撿拾到一大批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錛,、石箭鏃、削割器,、陶罐以及多朝代的陶片,、瓷罐瓶等古文物。4日,,河源市文物考古野外調查工作又有新進展,,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再次“浮”出萬綠湖水面。
發(fā)現(xiàn)7座古窯址
3月4日上午,,粵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河源站)隊員冒雨前往河源萬綠湖畔的東源縣新回龍鎮(zhèn)高水村進行應急性野外考古調查,,多位隊員沿著湖邊裸露的水岸山邊進行走訪調查,又意外發(fā)現(xiàn)一處大型新石器晚期遺址,,文物考古工作隊員當天在現(xiàn)場撿拾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石器49件,、陶片16塊和相對完整的各朝代瓷片11塊以及一只完整的明代青釉碗。
據粵北文物考古隊員現(xiàn)場初步斷定,,發(fā)現(xiàn)的這只保存完整的青釉碗,,其燒制年代為明代,仿龍泉窯工藝,。這個青釉碗的發(fā)現(xiàn)并非意外,,在接下來的文物考古調查中,考古隊員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7座古窯址,。這些古窯均為圓形窯,,直徑約兩米,窯基清晰可見,。從現(xiàn)場散落的瓷器碎片來看,,古窯燒制的多為碗、碟等生活用具,,紋飾以花,、草、線條為主,?;洷蔽奈锟脊抨爢T黃志青稱,古窯群就緊挨著一片古宅址,,可以判定在明清時期,,這處水岸應該是一處熱鬧的村莊,人們以燒窯為業(yè),,借助河源新豐江和東江的水路直達珠江口岸,,將產品銷往珠三角地區(qū)乃至東南亞國家。
更為驚喜的是,在離古窯群不遠處的一座孤島上,,考古隊員還發(fā)現(xiàn)了大批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錛,、石箭鏃、穿孔石器等,??脊抨爢T初步斷定,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大型人類活動遺址,,這也佐證了早在4000多年前,,河源就有先民在新豐江兩岸生產生活,而具體的研究成果則有待今后更深層次的考證,。
建議不要擅自前往湖邊游玩
連日來,,一批批外地游客也聞訊遠道而來,自駕車前往萬綠湖畔游玩,、拍攝萬綠湖水位下降后的“金腰帶”美景或趁機撿拾湖邊的文物“寶貝”,。粵北文物考古工作站副站長,、河源市博物館館長杜衍禮介紹,,萬綠湖畔水位下降后,湖邊淤泥堆積層較厚,,湖邊的古建筑遺址及其周邊的環(huán)境看似“風平浪靜”,,實則處于湖邊軟基淤泥的“陷阱”狀態(tài)。杜衍禮稱,,部分淤泥層深達數(shù)米,,外地游客一旦進入淤泥沼澤地,很容易因掉進淤泥層而不能自拔,。出自對當?shù)厥忻窈屯獾赜慰驮谌f綠湖畔游玩的人身安全考慮,,杜衍禮為此呼吁,到萬綠湖觀光游玩,,最好不要過于靠近萬綠湖畔拍照或擅自進入湖邊有古建筑遺址露出的地方,,因為湖畔周邊的湖水深不可測,淤泥堆積厚度難以觀察,,為了確保安全,,萬綠湖畔不宜過于靠近。杜衍禮稱,,如游客發(fā)現(xiàn)有古文物露出湖面,,可及時致電粵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或河源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前往撿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