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qū)(廣東)龍舟邀請賽暨東莞龍舟錦標賽比賽現(xiàn)場,。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共建人文灣區(qū),,6月10日至11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東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非遺潮未來·龍騰大灣區(qū)”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系列活動在東莞沙田龍舟公園舉辦,。線下活動將持續(xù)至6月11日。
賽龍奪錦振奮人心
活動現(xiàn)場,,鼓聲激昂,,人頭攢動,熱鬧非常,!粵港澳大灣區(qū)(廣東)龍舟邀請賽暨東莞龍舟錦標賽是本次活動的重頭戲。
6月10日上午,,來自粵港澳大灣區(qū)的18支男女混合龍舟隊,、東莞水鄉(xiāng)沿海鎮(zhèn)街10支男子傳統(tǒng)龍舟隊,以及12支沙田男,、女子組龍舟隊同江競渡,,全面展示龍舟文化的獨特魅力,凸顯“人文灣區(qū),,一水同舟,;萬眾一心,賽龍奪錦”的人文精神,,彰顯大灣區(qū)一家親,,攜手共進、奮勇向前的高質量發(fā)展態(tài)勢。
最終,,東莞沙田龍舟隊奪得粵港澳大灣區(qū)(廣東)龍舟邀請賽冠軍,,中堂鎮(zhèn)龍舟隊奪得東莞龍舟錦標賽冠軍,中圍村包攬沙田鎮(zhèn)龍舟錦標賽男子組,、女子組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東莞沙田隊和沙田·香港同心會龍舟隊分獲粵港澳大灣區(qū)(廣東)龍舟賽的冠亞軍,。這是兩地年初簽約結對共建以來首次開展體育文化交流,。兩地以龍舟為媒,進一步深化友誼,、濃厚情感,,推動大灣區(qū)人文交流、民心相通,、雙向奔赴,。
據了解,東莞龍舟文化底蘊深厚,、氛圍濃厚,,擁有沙田鎮(zhèn)、中堂鎮(zhèn)2個“中國龍舟之鄉(xiāng)”,。而“東莞龍舟月”則是全國最“長”的賽龍舟活動,,也是東莞唯一一個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類國家級非遺項目,。從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一開始,,東莞就開始為期一個月的龍舟競渡,其間,,東莞人“全家總動員”,,劃龍舟、趁龍舟景,、食龍船飯,、唱龍舟歌,共享龍舟文化大餐,。
全民共享非遺盛宴
本次活動的另一大看點,,是在主會場啟動儀式上,上演的一場“龍騰灣區(qū)·水韻嶺南”非遺主題實景演出,。該演出由《唐宮夜宴》導演袁時領銜的導演團隊和東莞市文化館團隊傾力打造,,以嶺南水鄉(xiāng)文化、疍家文化以及灣區(qū)人文特色為創(chuàng)作藍本,,以奔流的江水為背景,,融合船陣表演,、原生態(tài)咸水歌等內容,展現(xiàn)人文灣區(qū)“一水同舟,,萬眾一心”的精神風貌,,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嶺南水鄉(xiāng)之美。
2023粵港澳非遺生活節(jié),、廣東省第四屆非遺購物節(jié)云上集市……精彩紛呈的廣東主會場系列活動,,吸引廣大群眾暢享非遺購、探訪非遺味,、共赴非遺游,、共賞非遺美,全方位推動非遺活起來,、潮起來,。
在2023粵港澳非遺生活節(jié)現(xiàn)場,活動依托“粵港澳(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大灣區(qū)文采會”兩大平臺資源,,聚焦“最傳統(tǒng)mix最潮流”以及“品牌+城市”,,整合粵港澳三地200多個非遺項目集中展示,以潮理念,、潮玩法,,讓現(xiàn)場觀眾感受非遺的魅力。
此外,,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發(fā)布了包括“名匠巧藝”廣州兩天、“舞獅禪城”佛山兩天,、“尋龍問莞”東莞兩天在內的10條廣東非遺旅游精品線路,。這些線路囊括了粵劇、彩扎(佛山獅頭),、石灣陶塑技藝,、賽龍舟、臺山浮石飄色,、瑤族耍歌堂,、肇慶裹蒸粽制作技藝、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潮州木雕等廣東非遺項目,讓更多人感受非遺傳承千百年的魅力和生生不息的嶺南文化,。
據悉,,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全省各地同步開展400多場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全省聯(lián)動,、全景呈現(xiàn)非遺之美,展示全省非遺保護的累累碩果,,推動非遺融入現(xiàn)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