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第十中學天臺球場。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廣州城市中心區(qū),,寸土寸金,,可供大眾使用的體育場屈指可數(shù),高峰時段門庭若市,。如何破解體育場地不足的問題,,考驗著城市管理者和廣大市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紐約,、巴黎、墨爾本鬧市區(qū)經(jīng)常見到的天臺球場給了人們啟發(fā),,“上天入地”建體育場,,可以緩解市民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越秀區(qū)的廣州市第十中學,、朝天小學,,海珠區(qū)的東曉球場等因地制宜,將閑置空間利用起來,,建成天臺球場,,成為城市一景,讓更多人受益,。
天臺球場為學生圓足球夢
從地鐵6號線海珠廣場站B3出口出來,,步行300米,轉(zhuǎn)兩個彎,,就到了起義路素波巷30號,廣州市第十中學的大門映入眼簾,。
十中1906年建校,,至今已有114年歷史。走進校園,,一棟古典雅致的建筑“小紅樓”非常醒目,,與之相對的一棟建筑上面的天臺球場同樣引人關注。
作為一所有著百年歷史的老校,,十中給周邊街坊子弟讀書帶來了諸多便利,,但由于學校場地有限,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參加體育運動一直困擾著學校,。
廣州市第十中學校長張智輝表示,,在越秀老城區(qū),,我們學校的場地還是比較緊缺的,但體育也是我們比較強的科目,,近幾年學校的體育中考平均分都在市區(qū)前列,。
在越秀區(qū)教育局的支持下,十中對天臺進行了改造,,其間十中校友丘育華伸出援手,,捐資38萬元幫助母校完成了天臺改造、生物地理園的搬遷和足球場的建造,,圓了孩子們一個足球夢,。
張智輝表示,2019年天臺足球場正式啟用,,已經(jīng)發(fā)揮了教學功能,,在這里還舉行了越秀區(qū)校園足球公開課,“天臺足球場對我們體育工作有很大的幫助,?!?/p>
十中足球隊隊長劉學表示,自己很早接觸足球,,初中后開始參加比賽,,幾年下來學到很多東西,“感謝隊友的陪伴和支持,,我們體會到了足球的快樂,;在沒有建成天臺足球場之前,每次比賽前我們都要到離學校比較遠的地方練球,,天臺球場建成后我們訓練就方便很多,。不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能拿出拼搏精神,,像踢球時一樣,;足球會陪伴我一生,我們收獲的不僅是技術和勝利,,還有人生的道理,。”
據(jù)介紹,,越秀區(qū)面積33.8平方公里,,有多所中小學,每平方公里初三學生的密度是300多人,,是廣州各區(qū)最高的,,是周邊其他區(qū)的3倍,是郊區(qū)的100多倍,。怎樣解決這種矛盾,?“上天入地”修建體育場是一個辦法,,盡管其中還是存在諸多現(xiàn)實困境。
天臺足球場踢出新高度
海珠區(qū)東曉南地鐵站上來,,如今是一片新開發(fā)的美食城,,馬路邊的一棟陳舊的樓宇下面矗立著一面招牌,上寫:“東曉球場,,由此樓梯上三樓”,。這里的三樓天臺有兩塊人造草五人制足球場,在群樓當中特別顯眼,。
球場的主人曾經(jīng)在中國足球圈叱咤風云,,如今的他早已回歸平淡,居于樓頂一隅享受“社區(qū)足球”的快樂,。他,,就是廣東足壇名帥——陳亦明。陳亦明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退出職業(yè)足球圈轉(zhuǎn)眼快20年了,,但他始終沒有離開足球。
去年,,有朋友找到陳亦明,,希望他能幫忙搞一搞社區(qū)足球場。廣州市區(qū)寸土尺金,,很難找到合適的地塊,。陳亦明根據(jù)國外的一些經(jīng)驗,建議“往空中發(fā)展”,,物色一些舊樓宇,,利用樓頂?shù)奶炫_空地來改建或修建球場。于是,,大家一拍即合,。陳亦明和朋友花了30多萬元,就在上面鋪建了兩塊人造草的五人制足球場,。
“大城市里的地面土地資源太緊缺,,如果去太偏遠的地方建球場,不但交通不便,,而且又遠離社區(qū)。我始終認為,,要讓足球真正普及就必須不能脫離社區(qū),,要令一家大小在家門口就能踢上球。從這個角度考慮,,只能因地制宜向城市的高空發(fā)展,?!标愐嗝髡f,“我認為修建樓頂?shù)奶炫_足球場是一條可行的路子,,雖然天臺球場目前大部分都是7人制或5人制的小場地,,但從足球普及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特色社區(qū)球場就足夠了,!”
東曉球場運行以來,,陳亦明只要不外出,每晚都在這里招呼各路球友,。每到入夜,,東曉南球場一帶人流車流如織,球客,、食客,、過客絡繹不絕,踢球出汗與宵夜煙火并存,。他希望把球場打造為社區(qū)活動的公共平臺,。
陳亦明說:“這兩年政府確實在鼓勵民營球場方面給了很多政策支持,我們現(xiàn)在才剛起步,,接下來還會物色更多合適的樓頂建球場,,讓更多社區(qū)居民可以就近找到踢球的地方。我甚至希望能盡快組織首屆全廣州‘天臺足球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