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3日深圳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2008年11月28日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批準 根據(jù)2019年4月24日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并經2019年7月25日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批準的《關于修改〈深圳市制定法規(guī)條例〉等十三項法規(guī)的決定》修正)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范圍
第三章 申請與審查
第四章 實施
第五章 監(jiān)督保障
第六章 輔助性法律援助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根據(jù)《法律援助條例》《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的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qū)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區(qū)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依法為符合本條例規(guī)定條件的當事人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輔助性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區(qū)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依法為不符合無償法律援助條件但是符合本條例第四十五條規(guī)定條件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活動,。
第四條 市、區(qū)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并對法律援助機構及其活動進行監(jiān)督管理,。
第五條 設立市,、區(qū)法律援助協(xié)調指導委員會,負責協(xié)調,、指導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協(xié)調指導委員會由司法行政、公安,、人力資源保障等部門和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律師協(xié)會等社會團體組成。由市,、區(qū)人民政府或者市,、區(qū)人民政府委托司法行政部門召集。
法律援助協(xié)調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司法行政部門,,負責處理委員會的日常事務,。
第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公正獨立、講求效率,,對受援人體恤關懷,,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援助服務。
第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及本條例規(guī)定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安排并監(jiān)督法律援助人員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
第八條 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顚S?,依法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jiān)督,。
第九條 行政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有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組織和個人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協(xié)助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第十條 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一條 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由市,、區(qū)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范圍
第十二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無償法律援助:
?。ㄒ唬┓媳臼幸?guī)定的經濟困難標準;
?。ǘ┥暾埵马椧婪ㄔ诒臼袑徖砘蛘咛幚?;
(三)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第十三條 經濟困難標準由市人民政府根據(jù)本市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yè)的實際情況制定并發(fā)布,。
經濟困難標準不得低于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為被告人指定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需審查其經濟狀況,。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偵查機關被第一次訊問后或者自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即可申請法律援助,無需提供經濟狀況證明,。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fā)生勞動爭議前六個月平均月工資在本行政區(qū)域最低工資標準兩倍以下的勞動者,,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法律援助的,,無需提供經濟狀況證明,,但是應當提供收入水平證明。
第十五條 對因情況緊急,、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引發(fā)嚴重后果,,或者涉及人數(shù)較多的案件,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受理并先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六條 符合本條例規(guī)定的公民就法律援助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照有關規(guī)定直接決定予以辦理,。
第三章 申請與審查
第十七條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屬于區(qū)級受理機關辦理或者請求事項義務人是區(qū)級機關的,申請人應當向辦理機關或者義務人所在地的區(qū)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屬于市級受理機關辦理或者請求事項義務人是市級機關的,申請人應當向市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不服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裁定上訴的案件,,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市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其他法律援助事項,,申請人應當向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區(qū)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法律援助事項經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裁決或者人民法院裁判后,,受援人要求繼續(xù)提供法律援助的,,應當向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另行申請。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區(qū)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將法律援助事項轉請市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ㄒ唬┮蚨虝r間內案件較多,區(qū)級法律援助機構不能及時辦理的,;
?。ǘ┮虬讣闆r疑難、復雜,,區(qū)級法律援助機構難以獨立完成的,。
當事人直接向市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且符合前款規(guī)定情形的,,市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予以受理,。
第十九條 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可以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申請人向兩個以上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二十條 法律援助機構之間對法律援助事項的受理發(fā)生爭議的,,由共同的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指定受理,。
第二十一條 在刑事訴訟中,有關機關應當在下列規(guī)定的時間內,,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ㄒ唬﹤刹闄C關在對犯罪嫌疑人依法進行第一次訊問后或者自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在告知其有權聘請律師的同時,;
?。ǘ┤嗣駲z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內;
?。ㄈ┤嗣穹ㄔ簩μ崞鸸V的案件,,自案件審查完畢之日起三日內;
(四)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內,。
前款規(guī)定的告知可以采取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以口頭形式告知的,有關機關應當制作筆錄,;以書面形式告知的,,有關機關應當制作告知書。告知筆錄和告知書應當由被告知人簽名確認,,并歸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自訴人所涉案件的案卷。
第二十二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收到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將申請轉交有權受理的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通知申請人,、近親屬或者其委托的其他人員協(xié)助提供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的證明材料。
犯罪嫌疑人的近親屬地址不詳無法通知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在轉交申請時一并告知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三條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ㄒ唬┥矸葑C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ǘ┙洕鸂顩r證明;
?。ㄈ┡c申請事項和請求相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書面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以口頭形式提出,;以口頭形式提出申請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有關機關工作人員代為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并由申請人簽字確認,。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所稱經濟狀況證明包括:
(一)民政部門制發(fā)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證明,;
?。ǘ┥暾埲思捌浼彝コ蓡T所在工作單位出具的收入證明;
(三)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社區(qū)工作站出具的經濟狀況證明,;
(四)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證明,。
第二十五條 本市的社區(qū)工作站、用人單位收到申請人要求出具經濟狀況證明的申請后,,對符合條件的,,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出具證明;不出具證明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沒有設立社區(qū)工作站的,,由居民委員會出具證明,。
社區(qū)工作站或者居民委員會出具的經濟狀況證明應當如實載明截止申請之日起前六個月申請人家庭人口、勞動能力,、就業(yè)狀況等詳細情況,。
第二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后,應當按照法律援助的條件進行審查,,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不予援助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向相關部門核實申請人的經濟狀況,,有關部門應當配合。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移交的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在作出不予援助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函告移送機關,。
第二十七條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決定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向主管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章 實施
第二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應當在作出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指派法律援助人員。
第二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指定辯護的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十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以及起訴書或者一審判決書副本,、抗訴狀副本、被告人的上訴狀等材料送交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材料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接受指派的律師,,應當自指派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將法律援助公函送交人民法院,,并辦理閱卷等手續(xù)。
人民法院未按照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指定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有權拒絕并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按照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重新指定,。
第三十條 受援人有權了解為其提供的法律援助活動進展情況。有事實證明法律援助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受援人有權要求法律援助機構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受援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向法律援助人員如實陳述案件事實與相關情況,;
?。ǘ┨峁┱鎸嵉挠嘘P證明和證據(jù)材料;
?。ㄈ┡浜戏稍藛T工作,;
(四)經濟狀況和案件情況發(fā)生變化時,,及時告知法律援助機構,。
第三十一條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事項的辦理進程和有關情況。
第三十二條 法律援助人員發(fā)現(xiàn)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
?。ㄒ唬┦茉艘云垓_手段獲得法律援助的;
?。ǘ┦茉穗[瞞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的,;
(三)受援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法律援助人員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
(四)受援人經濟收入狀況發(fā)生變化,,可能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五)受援人另行委托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
?。┦茉耸ヂ?lián)系導致無法繼續(xù)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
?。ㄆ撸┌凑毡緱l例第十五條規(guī)定先行受理的法律援助,,經審查受援人不符合法律條件的援助;
(八)其他影響法律援助工作辦理的情形,。
發(fā)生前款規(guī)定情形或者受援人要求更換法律援助人員未獲批準,、無正當理由和事實證明仍堅持更換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決定終止提供法律援助,,并書面通知受援人,、法律援助人員和案件辦理機關。但是,,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結案材料后,,應當向承辦案件的法律援助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但是,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除外,。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準,,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制定。
第五章 監(jiān)督保障
第三十四條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根據(jù)法律援助實際需要,,編制本市法律援助人員名冊,,建立相關信息檔案。列入名冊的人員應當包括所有在本市注冊的執(zhí)業(yè)律師和由市,、區(qū)司法行政部門確認的其他申請?zhí)峁┓稍娜藛T,。
申請?zhí)峁┓稍娜藛T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從事仲裁,、公證工作滿三年,;
(二)從事審判,、檢察工作滿三年,;
(三)從事法律教學,、研究工作滿三年或者具有中級以上職稱,;
(四)具有法律??埔陨蠈W歷,,從事其他法律工作滿三年。
法律援助人員名冊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從名冊中指派法律援助人員承辦具體法律援助事項,。
申請人可以在名冊中選擇法律援助人員,經法律援助機構與法律援助人員協(xié)商后,,指派該法律援助人員承辦,。
第三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根據(jù)監(jiān)督結果和承辦法律援助事項情況,,對法律援助人員的辦案質量進行評估,對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情況進行年度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予以公示,。考核辦法由市司法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人員名冊應當進行相應的變更或者調整:
(一)律師被取消執(zhí)業(yè)資格的,,予以除名,;
(二)律師被暫停執(zhí)業(yè)的,,在名冊中予以注明,;
(三)律師經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除名,,但是應當在名冊中予以注明;
?。ㄋ模┓锹蓭煹姆稍藛T經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除名。
第三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定期征求受援人和法律援助案件涉及的有關部門的意見,。必要時,,可以指派工作人員旁聽法律援助人員辦理的訴訟案件或者仲裁案件。
第三十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經受援人申請,,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對當事人作出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案件訴訟費,、仲裁費的決定,。
第四十條 司法行政、人力資源保障,、市場監(jiān)管,、檔案、衛(wèi)生健康等有關部門和財政撥款的事業(yè)單位對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需要查閱,、調取,、打印檔案資料、出具證明所涉及的費用及相關材料的復制,、復印費用,應當予以免收,。
第四十一條 受援人申請司法鑒定,、勘驗,、檢測、評估的,,由財政撥款的鑒定,、勘驗、檢測,、評估機構,,應當緩收、減收或者免收鑒定費,、勘驗費,、檢測費、評估費,。
受援人勝訴后,,應當向有關機構補交實際需要交納的費用;受援人敗訴,、交納有關費用確有困難的,,有關費用應當予以減免或者由法律援助機構承擔。
具體實施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應當在偵查終結或者作出起訴決定后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承辦的法律援助人員領取相關法律文書,。
仲裁機構對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應當在調解或者作出仲裁裁決后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承辦的法律援助人員領取調解書或者仲裁裁決書副本,。
第四十三條 申請國家賠償和工傷賠償?shù)陌讣煞稍鷻C構提供法律援助的,,依法負有賠償和支付義務的單位應當在作出決定后七個工作日內,,將處理結果以書面形式送達承辦的法律援助人員。
第六章 輔助性法律援助
第四十四條 市,、區(qū)人民政府可以開展輔助性法律援助活動,。
第四十五條 申請人申請輔助性法律援助,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ㄒ唬┘彝ソ洕鸂顩r高于本條例第十三條規(guī)定的經濟困難標準,,但是低于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人均月工資水平;
?。ǘ┥暾埵马椃媳緱l例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的輔助性法律援助案件范圍,;
(三)爭議標的不低于人民幣三萬元,。
第四十六條 對于下列事項,,申請人可以向市,、區(qū)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申請輔助性法律援助:
(一)申請事項為請求工傷,、醫(yī)療事故人身損害賠償?shù)模?/p>
?。ǘ┮婪ㄕ埱髧屹r償?shù)模?/p>
(三)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的,;
?。ㄋ模┱埱蟀l(fā)給撫恤金的;
?。ㄎ澹┱埱蠼o付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的,;
?。┱埱笾Ц秳趧訄蟪甑模?/p>
?。ㄆ撸┲鲝堃蛞娏x勇為行為產生的權益的,。
第四十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申請后,應當將符合輔助性法律援助條件的案件情況以適當方式公告五個工作日,。
公告期間,,律師提出代理該案件,并經申請人同意的,,應當與申請人簽訂輔助性法律援助協(xié)議,,收費辦法和標準按照本條例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公告期滿后,,沒有律師提出代理該案件的,,由法律援助機構提供輔助性法律援助服務。
第四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對申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符合受理條件且有勝訴可能和執(zhí)行可能的,,予以受理;不符合條件或者沒有勝訴可能和執(zhí)行可能的,,不予受理,,同時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輔助性法律援助申請受理后,,受援人應當與法律援助機構簽訂輔助性法律援助協(xié)議并繳納受理費六百元。
第四十九條 受援人通過輔助性法律援助獲得收益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支付所獲凈收益總額的百分之八,;調解、和解結案的,向法律援助機構支付所獲凈收益總額的百分之五,。
前款規(guī)定繳納款項應當在輔助性法律援助協(xié)議中予以明確,,并納入輔助性法律援助資金專戶,。
第五十條 輔助性法律援助的啟動資金由財政撥付,。
開展輔助性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設立專用賬戶,專項用于支付輔助性法律援助案件辦案補貼及其他必要開支,。
輔助性法律援助資金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五十一條 輔助性法律援助除適用本章規(guī)定外,,還適用本條例除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之外的其他相關規(guī)定,。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受援人通過虛假陳述或者提供虛假申請材料騙取法律援助的,,應當支付由此產生的法律援助費用,并由有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有關規(guī)定的,司法行政部門可以建議有關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本市社區(qū)工作站或者居民委員會不按照規(guī)定出具經濟狀況證明或者弄虛作假的,司法行政部門可以建議有關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十四條 律師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停止執(zhí)業(yè)的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法律援助指派的,;
?。ǘ┙邮芊稍概珊螅槐M職責,、無正當理由不辦理或者擅自終止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
(三)收取利害關系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有前款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兩倍的罰款,。
律師接受法律援助事項不勤勉盡責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建議律師協(xié)會予以紀律處分,。
其他法律援助人員有本條第一款第二、三項行為的,,依照本條第二款規(guī)定處理,,并可以建議其所在單位給予紀律處分。
第五十五條 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司法行政部門或者監(jiān)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五十六條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執(zhí)業(yè)律師或者經司法行政部門確認、由法律援助機構安排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人員,。
本條例所稱受援人,,是指獲得法律援助的公民。
第五十七條 法律,、法規(guī)對法律援助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
第五十八條 本條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