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最近經(jīng)常下暴雨,上班路上記得帶傘,?!苯眨仃P南雄市珠璣鎮(zhèn)靈潭村,,就讀于小學四年級的黃欣宜一放學就直奔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身著“紅馬甲”志愿者的幫助下,撥通了熟悉的號碼,,與在佛山務工的母親進行視頻連線,。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黃欣宜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已經(jīng)將近一年沒能與父母見面,。“以前想媽媽了,,只能讓爺爺用家里的老人機打給她,。因為手機型號比較舊,網(wǎng)絡也不太好,,很少能打視頻電話,。”她說,。
讓黃欣宜高興的是,,今年4月,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起了一個溫馨空間——“親情連線”小屋,。這里不僅配備了一批智能手機開設專機專線,,還有文明實踐志愿者輪班上崗,,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提供免費預約及高清視頻連線服務,,與外地務工親人“云”上見面,。
“我們希望通過‘親情連線’的方式,為留守兒童和外出務工的父母搭建一個‘云團圓’的平臺,,讓他們能夠實時面對面溝通,,及時掌握彼此的動態(tài),讓父母不再缺席孩子的成長,?!睋?jù)南雄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周濟煥介紹,針對留守兒童渴望親人陪伴,、缺乏家庭關愛等實際情況,,當?shù)匾劳行聲r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探索打造“親情連線”愛心小屋,,幫助全市9000多名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父母實現(xiàn)常態(tài)化“云團圓”。
如何織密“親情連線”服務網(wǎng),?據(jù)介紹,,南雄市充分發(fā)揮文明實踐中心統(tǒng)籌協(xié)調作用,推動教育,、民政,、婦聯(lián)、學校,、鎮(zhèn)村等黨員干部志愿者進村入戶,,摸排留守兒童數(shù)量、需求,、性格及家庭情況等底數(shù),,以文明實踐所(站)為基本單元做好分類登記造冊,建立服務清單,,落實動態(tài)管理,,做到應納盡納、不漏一人,。
在南雄市實驗小學,全安鎮(zhèn)文明實踐所利用學校課后輔導時間,,結合“親情連線”活動拓展服務內容,,開展“點亮微心愿 感恩母親節(jié)”主題活動,組織20多名留守兒童,,通過“親情連線”,,向母親贈送提前準備的手工、繪畫和給媽媽的一封信,合唱《仰望星空》《感恩的心》,。
“在‘親情連線’的過程中,,我們對留守兒童以及父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為他們提供更精準的服務,,比如開展‘微心愿’活動,。”全安鎮(zhèn)宣傳委員鐘艷芳表示,,在幫助留守兒童為遠在他鄉(xiāng)的父母送去祝福的同時,,學校和老師也能通過“親情連線”活動更系統(tǒng)地掌握學生學習生活及心理狀況,為他們提供及時的關懷和幫助,。
截至目前,,南雄市共建立“親情連線”愛心小屋200多個,實現(xiàn)鎮(zhèn)村全覆蓋,,為全市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留守老人等群體提供服務超過4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