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廣州舉行市應急管理“十四五”規(guī)劃新聞發(fā)布會。當前全國各地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多發(fā)頻發(fā),,廣州今年共啟動三防應急響應46次,有效應對了暴雨臺風天氣,。針對自然災害防治建設方面,,廣州將采取哪些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少災害損失?
廣州市安全生產(chǎn)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黨支部書記李生文說,,廣州市應急管理局把系統(tǒng)提升基層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行動,,今年以來共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媒體宣傳和線下主題宣教500余場。
目前,,廣州市獲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qū)”的社區(qū)(行政村)共202個,,居全省首位。李生文說:“同時,,我們組織全面開展社區(qū)(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十個有’建設(有組織體系,、有大喇叭、有警報器,、有避難場所,、有風險地圖、有明白卡,、有應急值守,、有應急照明、有小冊子,、有宣傳欄),,今年全市已建成5個市級示范社區(qū)(村)和50個應急值守系統(tǒng)示范社區(qū)(村),。”
針對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防御工作,,廣州市三防辦牽頭制訂了《市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了聯(lián)合會商,、聯(lián)合值守,、聯(lián)合指揮、聯(lián)動應急處置等各項機制,,在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來臨前組織氣象、水務,、交警等44個成員單位,,提前會商研判、提前部署防御工作,。
李生文表示,,下一步,廣州市應急管理局將按照“十四五”規(guī)劃的相關要求,,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貫徹落實國家自然災害防治9項重點工程建設目標,實施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工程,,掌握風險隱患底數(shù),;組織推進防洪排澇水利提升工程,完善骨干防洪潮體系,,實施小流域治理工程,,開展山洪災害防治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城鄉(xiāng)排澇基礎設,,重點加強區(qū)域防洪(潮)能力建設,,構建高效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