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王與南越王”大展展品。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日前,,據(jù)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消息,,熱度超高的“滇王與南越王”大展將延長展期至5月18日。對于熱愛漢文化,、熱愛嶺南文化,、熱愛“彩云之南”古代文化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5年5個跨區(qū)域聯(lián)動展覽 “南越王”這操作不簡單
正在展出的高熱度的“滇王與南越王”受到熱捧,,延長展期。這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自2016年開始啟動的“漢代諸侯王展系列”的第五部曲,,早前四部曲分別是“大漢楚王與南越王”“中山王與南越王”“齊魯漢風”“尋找夜郎”,。5年時間,用5個跨省份,、跨區(qū)域聯(lián)動的展覽,,織就一幅漢朝的宏闊畫卷,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這操作不簡單,!
“五部曲”的第一個展覽,,是2016年4月開幕的“大漢楚王與南越王”。參展文物113組192件,,金縷玉衣,、玉枕、玉蟬,、玉佩,、玉耳杯、舞樂俑,、兵馬俑等都在出展之列,。
“大漢楚王”的根據(jù)地在今徐州一帶。楚王和南越王同為漢代的諸侯王,,不僅所處的時代有交集,,而且出土的器物在種類、形制和造型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徐州作為漢代重要的封國,,其出土文物和地處嶺南的南越王墓一樣,都對漢代的王陵建筑,、規(guī)劃布局和喪葬禮儀制度等研究產(chǎn)生了巨大的價值和意義,。
“中山王與南越王”在2016年9月開幕。漢代中山國是北方著名的郡國,,在中山國的文物和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中,,玉衣格外引人注目,,相互之間的對比提供給今人許多重要的信息。玉衣是兩漢皇室和高等級貴族的斂服,,兩漢七座中山王(后)墓中共出土六套玉衣,。南越王墓和滿城漢墓的玉衣都保存較好,形制完整,。南越王墓使用絲縷,,滿城漢墓劉勝及其妻竇綰使用金縷。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專家指出,,由于皇帝,、諸侯、列侯皆可使用金縷,,縷質(zhì)等級之別不明顯,,西漢時期可能尚未形成嚴格的玉衣使用制度。
與“南越”相對比,,并非單純引入“外來寶物”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策劃的這一系列展覽,,并非單純地引入“外來寶物”,而是在將它們與南越歷史文化遺跡,、遺物的對照中,,展開關(guān)于漢代的全景式敘事。
2020年6月9日,,“齊魯漢風”大展開幕,有354件精品文物,,匯聚山東出土的漢代文物之精華,。用博物館館長吳凌云的話說,范圍這樣廣,、規(guī)模這樣大,、文物這樣齊的齊魯漢代諸侯王文物展覽,不僅是廣東第一個,,就在山東,,恐怕也未曾見過。
漢代,,山東是全國最繁庶的地區(qū),。而南越王墓是嶺南地區(qū)的代表性漢墓遺址,又是異姓諸侯王墓,,與其他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漢代諸侯王墓淵源久遠,,也有自身特點。就拿玉器來說,,雖然山東許多大墓中玉器也出土不少,,但組玉佩并不多,,南越王墓則在這方面頗具戰(zhàn)國余風,出土了不少精致的組玉佩,。
緊接著開幕的“尋找夜郎”展覽大概是五個系列展中公眾熱度最高的,,畢竟“夜郎自大”的故事太家喻戶曉了。而通過一系列珍貴的文物和文獻的梳理,,這個展覽告訴大家,,夜郎確實是個大國,而且它和南越之間的交流也遠比許多人想象中多得多,。
漢代諸侯王主題展從不同側(cè)面展現(xiàn)漢朝風采
觀察這一系列展覽可以發(fā)現(xiàn),,其涵蓋的區(qū)域包括了今華東、華北,、中原和西南,,加上位于華南地區(qū)的南越,讓我們對漢朝的地理版圖和文化輻射范圍有了深刻的理解,。
最近仍在熱展之中的“滇王與南越王”,,以大批云南出土的高規(guī)格青銅器震撼了觀眾。按照博物館專家的說法,,在漢代,,兩地之間直接或間接地存在著廣泛而深刻的交往。兩地有很多看上去是明顯互通的文化線索,,能看出與海外文化的溝通互動,。比如裂瓣紋器,這類起源甚早的器物不僅流行于埃及,、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半島、伊朗高原和南亞次大陸,,也流行于希臘,、羅馬,是西方藝術(shù)的典型紋飾,。我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裂瓣紋器物有銀盒,、銀盤兩種形制,均系錘鍱制成的銀器,,南越王墓中即有所見,。與銀盒相類似的器物是出土于滇文化墓地的銅盒。如晉寧石寨山出土了四件鍍錫銅盒,,江川李家山出土了一件鎏金銅盒,,它們的形制均與銀盒十分相似,但是鑄造而成,。由于裂瓣紋這種形制此前與之后都不見于本土,,它們應是受外來文化影響的結(jié)果,。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表示,這一系列漢代諸侯王主題展,,正是從不同側(cè)面展現(xiàn)漢朝風采,。